零跑D19塞進80度電池包跑500公里,30萬全尺寸SUV市場,合資品牌還守得住嗎?
上個月有個開X5的哥們兒,在群里發(fā)了張零跑D19的配置表,然后扔下一句話:“增程車純電能跑500多公里,我這臺油老虎突然不香了!
群里炸了鍋。有人說吹牛,有人說參數(shù)注水,但仔細一查,80.3度的電池包確實塞進去了,CLTC工況下純電續(xù)航破500公里。這意味著什么?工作日通勤一周不充電,周末帶家人郊游也用不著燒油,那個40升的油箱真就成了擺設——不對,是成了長途的備胎。
這邏輯其實挺順的。早些年增程車被吐槽“背著發(fā)電機跑”,就是因為電池包太小,跑個三五十公里就得啟動發(fā)動機,F(xiàn)在電池容量上來了,用車習慣徹底變了,平時當純電開,偶爾跑長途才想起來還能加油。
純電版本走的是另一條路。115度電池包,寧德時代那套“超級混合電芯”,據(jù)說是把磷酸鐵鋰和三元鋰的優(yōu)點糅一塊兒了。720公里的續(xù)航,配合千伏高壓快充,15分鐘能補350公里電量。這要是落地了,充電焦慮這事兒,可能真就不算事兒了。
車身尺寸沒啥好說的,長度5米2往上,軸距超3米1,標準的全尺寸身材。三排座椅該有的空間都有,第三排坐成年人會不會擠,得等實車出來才知道。
有個配置倒是挺特別——車里裝了制氧機,叫“森野氧艙”。8升每分鐘的制氧量,高原自駕的時候可能真能派上用場。平時霧霾天也能開著,雖說效果有多大不好說,但這個思路挺新鮮,把車往“移動健康空間”的方向推了一步。
底盤配置拉滿了。空氣懸架、CDC連續(xù)可變阻尼、主動預瞄系統(tǒng),這些以前都是百萬級車才舍得給的東西。那個“圓規(guī)掉頭”功能,轉彎半徑只要3米6,開這么大的車在老城區(qū)窄路轉悠,應該能輕松不少。還有個高速爆胎穩(wěn)定控制,120公里時速爆胎都能穩(wěn)住車身,這種功能平時用不上,但真遇上了就是救命的。
智能化硬件給的很足,雙8797芯片,1280TOPS算力。不過說實話,這些數(shù)字對普通人來說有點虛,真正的體驗還得看軟件調校。車尾那個“幸福像素”燈幕倒是挺有意思,11000多顆LED能顯示各種圖案,解鎖、充電、開啟輔助駕駛都有專門的燈語,年輕人可能會喜歡這種“會交流”的感覺。
安全配置沒偷工減料。籠式車身,2000兆帕熱成型鋼用了16處,A柱做了五重加強。這些藏在看不見地方的東西,平時感覺不出來,撞上了才知道值不值這個錢。車身扭轉剛度50500牛米每度,這個數(shù)字擺在那兒,底子應該不會差。
外觀設計走的是簡潔路線。貫穿式燈帶、純平側窗、1米9多長的尾燈,看著挺舒服,沒那么多夸張的線條。側窗做成零階差,據(jù)說為了這個細節(jié)多投了2000萬研發(fā)費用,風噪控制應該會好一些。
最關鍵的還是價格。零跑一直玩的是“成本定價”,D19瞄準30萬級市場,想把配置往上堆,價格往下打。這套路能不能成,得看最終定價出來是多少,以及這些配置在實際使用中表現(xiàn)如何。畢竟參數(shù)好看是一回事,開起來舒不舒服,三電穩(wěn)不穩(wěn)定,智駕好不好用,都得上路才知道。
內(nèi)飾還沒完全公開,得等年底才能看全。預售要到明年上半年,正式交付可能更晚,F(xiàn)在說太多沒意義,等車真正落地了,市場會給出答案。
不過有一點倒是明確的——30萬級全尺寸SUV這塊市場,以前基本是漢蘭達、途昂這些合資車的地盤,現(xiàn)在國產(chǎn)車開始往里擠,而且擠得還挺狠。增程500公里純電續(xù)航、車內(nèi)制氧、三電機矢量控制,這些配置要是真能在30萬出頭拿下,合資品牌的日子,可能真沒那么好過了。
至于D19最終能掀起多大浪花,明年見。反正現(xiàn)在買車的人越來越實在,光看品牌已經(jīng)不管用了,得拿配置和價格說話。